释义 |
`1`方`2`fāng 〈动〉 (1) 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 (2) 同本义 [parallel boats;parallel] 方,併船也。象两舟总头形。――《说文》 大夫方舟。――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竝两船曰方舟。” 方舟而济于河。――《庄子·山木》 不足方。――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犹併也。” 方舟设泭。――《国语·齐语》 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――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 操军方连战舰,首尾相接。――《资治通鉴》 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――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 (3) 又如:方轨(两车并排行驶);方轩(并排的窗户) (4) 等同;相当 [match;be equal to] 梓人为侯,广与崇方。――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郑玄注:“方,犹等也。” 今者,齐、韩相方,而国围攻焉,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?――《战国策》 (5) 比拟 [compare] 方丧三年。――《礼记·檀弓》。疏:“谓比方也。” 赞票骑亦方此意。――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》。注:“比类也。”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,犹瀼渴之水,比诸大江。――[英]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 (6) 又如:方天(可与上天相比);方比(比较) (7) 辨别 [differentiate] 民神杂糅,不可方物。――《国语·楚语下》 (8) 占有 [occupy] 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――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 (9) 通“放”(fàng)。依据;依托 [rely on] 方天之休。――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 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――《诗·召南·鹊巢》 (10) 通“仿”(fǎng)。模拟 [mimic;simulate;copy]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,则尊以遍矣,周於世矣。――《荀子·劝学》 今世巧而民淫,方效汤武之时,而行神农之事。――《商君书·算地》 (11) 通“谤”(bàng)。指责别人的过失 [vilify;defame;slander] 子贡方人。――《论语·宪问》 或以方谢仁祖,不乃重者。――《世说新语》 |